顾猫宁

Good morning.

想北平

朱棣回到北平的那日是个一碧如洗的晴天。他打马自从丽正门来,这一程到燕王府的路他是走惯了的。今日固然黄幡遮道,但日光兜头射下,撞碎在一排青瓦上,余光飞进,到底能寻到些旧时光影。

自他登极以来,这是头一遭回到北平。他生在应天,长在应天,长着南方人的脸,说着南方人的话,可应天府不是他的家。他是父亲在征战中匆匆瞥过的一个,是嫡母慈爱中雨露均沾的一个,是十岁才与许多兄弟一道被命名、封王的一个。

从那时候起朱棣就渴慕着北平,他知道,那尚未踏足过的北平城才是他的家。
朱棣记得就藩北平的那日,也是像现在这般一碧如洗的晴天。那时不用戒严,行经热闹街道,他勒缰回顾,远远望去正瞧见彼时年轻的妻子忍不住向车窗外伸出头去张望的模样。

妻子也看见了他,不住地同他比着嘴型,朱棣却听不清她在说甚么。目之所及,只见阳光把她的发丝照得分明,眼里一星一星闪着亮光。

“你看,这大都城,是我爹爹当年打下的!”后来朱棣问妻子的时候,她是这么同他夸耀的。燕王妃的父亲乃是故中山王徐达,岳父奉父亲之命以摧枯拉朽之势收复故元大都的那年,妻子只有六岁。

“我爹说了,打下大都城,要送色目人的糖果给我吃。”

“哈!”朱棣会心一笑,拢她少有的娇憨情态入眼,连语调也肉了三分:“我堂堂燕王府,供王妃吃糖的本钱还是有的。”

“不,现在不想了。”燕王妃眼眶一红,说道:“应天城的糖芋苗,却不知道甚么时候才能再吃到了。” 

她想家是应该的,朱棣有些怅怅地叹了口气。燕王妃不仅是他的燕王妃,还是中山王的嫡长女,是父母掌上的珍宝,是弟妹仰仗的长姊。那座城市承载着她童年和少女时的记忆。

朱棣对妻子的这番话如此念念不忘,以至于四十二岁的燕王坐着高头大马打进南京城的时候,耳边听着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心里不住回荡的却是色目人的糖果和应天城的糖芋苗。他把这句话攒着攒着,到十一月他亲迎了妻子从北平回来、登极封后的那日同她讲:

“你看,这应天城,是你夫君如今打下的。”

徐皇后一怔,只由着朱棣拉了她的手,快步走入内室,说道:“看,我有东西给你。”

一碗热腾腾的糖芋苗。“知道你想这里,这不是总算回来了吗?”朱棣拍拍妻子的手以示安慰。

可分别已有数月的妻子眼圈又一次红了,说道:“不,我想——”她顿了顿:”您。”


“到了,父皇。”说话的是朱棣同徐皇后最小的儿子朱高燧。他自永乐二年封王之藩后,已在在北平另辟了赵王府,而他自小成长、父亲龙兴的潜邸则由他负责修缮维护,是为行宫。

朱棣跨进熟悉的门槛,突然扭头问道:“燧儿,你还记得当年去南京致祭的事么?”

“儿臣不敢忘。”朱高燧答道,那一年是祖父小祥,他同两位哥哥奉父亲的命令去了京师。那位皇城中的堂兄本欲扣他们为质来要挟父亲,幸得二舅从中分说,否则差点便回不来了。

然而二舅此刻却真的回不来了。朱高燧有一刹那的怔忪,只听父亲说道:

“那时候,你母后成日介地便在这门口看着、想着、盼着,忖你们三兄弟甚么时候能够回来——结果等来的却是你大舅的一封信。”

朱棣慢慢地回想着当时的情形。他素知妻子的性子,虽是将门虎女一脉的爽利大方,但她幼娴姆教,从根骨上还是个守礼的闺秀。

那是朱棣记忆里妻子唯一一次失态。她将亲弟徐辉祖的信扯得粉碎,骂道:“回个屁!”

“我夫君给他们逼的不人不鬼,我儿子至今连个音信都没有,闺女如今长大了,天天赔着小心问我父王到底怎么了——我连家都快没了,他还叫我忠君!”

她一面说一面哭起来,朱棣没有法子,只得轻轻将妻子靠在自己肩头,抚着她的头发安慰。

同道俨的那些商议,他不晓得妻子知道多少。纵他不说,她也能猜到几分,朱棣这样想着。此时是和妻子彻底摊牌的好机会,于是朱棣附在燕王妃的耳边,轻轻说道:

“我自然许你中宫之位——”这话已极为僭越,燕藩纵起兵,也只能打着清君侧的名头:“可若败了,此生便想做个平头百姓也不能了。”

“你书念得比我还多些,当知自古以来,藩王起兵并没有胜的先例。”

而他的妻子突然抬起头,使劲擦了擦泪,郑重说道:“咱们一家人,纵死也要死在一处的。”

他们一家人确实曾差点死在一处,朱高燧想,幸而一切都过去了。他同如今贵为天子的父亲一道步入正房。

如今正值炎炎暑日,永乐帝鞍马劳顿,额上已沁出了细细的汗珠。可他所问的话却是有关一个冬天的——一个赵王永远忘不掉的冬天。那年他十六岁,朱高燧在北平城的那么多个冬天里,没有哪次像这样刺骨的寒冷过。

李景隆大军围困,北平城岌岌可危。母亲和大哥便是在这里守着这个家的根本。他记得母亲曾披了铠甲登上张掖门的城墙,命人泼下水去,好叫城墙结冰、敌军难以攀登。母亲也曾在温暖的地龙上抱着两个妹妹,慈爱地告诉告诉她们:“父王就要回来了。”

于是这日,朱棣真的回到了盛满记忆的北平城。

永乐七年,上御北平奉天殿受朝贺。

永乐十一年,长陵落成,仁孝皇后梓宫自应天府迁至北京。

永乐十九年,诏改北平作北京,正式迁都。

朱棣想,他生在应天,未来将葬在北平,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评论(4)

热度(46)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